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唐诗鉴赏 唐诗三百首  ›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裴迪古 ... 返回列表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裴迪古 ...

    裴迪 〔唐代〕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译文
    归隐山林无论到深处或浅处,都应该欣赏丘壑的美景。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短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去。
    注释
    崔九:即崔兴宗,尝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
    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故诗中说他“归山”。
    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留别王维”。
    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2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创作背景
    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崔九即崔兴宗,盛唐诗人,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官至右补阙,但不久即对官场生活产生厌恶情绪,去官归隐。裴迪为之饯行送别,作此诗以劝勉。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赏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这口移,口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口甘久隐。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对。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句回到山里之后,口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口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起句点题“送”字。诗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于是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句句“丘壑”用典,讽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为下文预设伏笔。
    后两句紧依句句而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含蕴深刻。既是劝勉友人坚持初衷,尽享山水之乐,同时暗含这一层意思:如果弃隐入仕,以后想再度归隐,怕就难了。这里“暂”字用得极妙,与句句“尽”字相对。句句从正面劝说,结尾二句从反面劝勉。这一正一反,思虑周全,语意婉转,谆谆嘱咐,浓浓友情,溢于字里行间。
    结尾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口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这,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口满。之所以作者要人留恋那个“口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当时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口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裴迪答赠王维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2 01:08 , Processed in 0.14911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