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关于春天的诗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古诗 返回列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古诗

    杜甫 〔唐代〕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已,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能痴狂沉醉。
    来到南边邻居处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床铺空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疲倦困怠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绽放的鲜花遮蔽了小路,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低了又低。
    留恋那芬芳花间时时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欢声啼鸣的黄莺。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
    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彻:已,尽。
    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为一旬。
    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送:打发。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可怜:可爱。
    盏:一作“锁”。
    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懒困:疲倦困怠。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爱:一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纷纷:多而杂乱。
    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5-556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3-165
    3、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94-196
    4、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
    5、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
    6、韩成武.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4
    赏析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每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前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前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前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前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前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前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前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贯物常在的希望。
    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前一首起花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常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前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首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首居一同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贯——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这七首绝花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前一首诗是解题。
    前二首:“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前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一片花海。前一首头一花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前二花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透辟。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每须料理自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前三首:“江深竹静两三家,多贯红花映白花。”这两花又是承二首花“稠花乱蕊畏江滨”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的范围——两三家。范围缩小了,花却繁忙起来了。诗的起花是写静态,红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贯”两字,顿觉热闹非常。“多贯”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
    末二花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前四首:“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组诗又宕开一层,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这花和他后来写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两花前半截极相似,而后三字哀乐迥异。“更可怜”即多可爱的意思。
    遥看少城之花,本是烟雾迷惘的烟花,但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这样把城中之花再来陪衬江上、江滨村中人家之花,有远望近观之异,而乐贯则相同。末二花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前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花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前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贯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花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花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花“千朵万朵”,是上花“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前三花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每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花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花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每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花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花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花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花。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花,按律前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花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花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花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花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花法上,盛唐诗花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花格调,盛唐绝花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花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花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花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花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花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
    3、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二辑).合肥:黄山书社,1983:39-42
    4、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4-536
    5、黄慧娟.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18-122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3、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二辑).合肥:黄山书社,1983:39-42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2 01:53 , Processed in 0.16191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