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宋代〕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译文 天宝年间安禄山攻陷了洛阳长安,北庭安西都被敌人侵占。 五百年来土地丧失无人过问,今日里圣明的皇上亲自征战。 百万猛士跟随皇帝的车驾前进,用不着传下檄文故土纷纷归顺。 遥远的边塞筑起城墙划入版图,行宫里排列仪仗宣读大赦的诏文。 极目远望都是宋朝的河山,发布文书开始用淳熙纪年。 庆功大典的将士穿着彩色的战袍,秋风里军乐奏起鼓角震天。 苜蓿峰前都是哨亭堡垒,交河上的烽火报告着平安。 高楼上满是凉州的少女,连梳头的样式也学着京都的打扮。 注释 五月十一日:指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五月十一日。 大驾:皇帝的车驾。 西凉府:即后文的凉州,今甘肃武威,北宋初年曾置西凉府,后被党项人攻占。 天宝:唐玄宗的年号。 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安禄山是胡人,手下士兵也多为胡人。 两京:指长安和洛阳。755年(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在数月内先后攻陷洛阳、长安。 北庭、安西:为唐朝驻西域(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的军政机构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前者管辖天山北路,后者管辖天山南路。无汉营:没有中原王朝的军队驻扎。安史之乱以后吐蕃趁虚而入,蚕食唐朝西部疆土,到唐德宗贞元年间(8世纪末),北庭、安西亦失守,此后中原王朝再未控制这一地区。 五百年:该诗作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距北庭、安西失守的时间不足四百年,此处为虚指。 圣主:指宋孝宗赵昚。 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 銮驾:天子的车驾。因天子车驾有銮铃而得名。 故地:指曾为汉唐疆域、但已沦为异族统治的西北地区。 传檄:传布檄文,意思是只要檄文传到原来的领土上,那地方就可以拿下来,不用费事。 绝塞:极远的边塞。这里指唐代北庭、安西两都护府原来的辖区。 新图:新编制的地域图册。 排仗:排列仪仗队。 宣大赦:由于国家收复失地,取得重大胜利,所以皇帝要宣布大赦天下,以示庆祝。 淳熙:宋孝宗的年号,该诗作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指皇帝的亲卫部队。 错:交错。错锦绣,穿着各色各样华美的服装。 苜蓿峰:峰当作烽,故址当在于祝(今新疆乌什)境之葫芦河附近。亭障: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平安火:唐代在边塞上每三十里置一烽候,夜里举火为信,报告平安无事。 交河:唐代安西都护府驻地,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 京都:这里指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参考资料: 1、钱钟书.《宋诗选注》:木铎出版社,1987年:第337页 赏析 陆游诗中惯用梦境来表达难以实现的救国理想。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诗歌技法问题。梦境中君主可以亲征,现实中的当朝者却一味苟安,不思进取,无意恢复沦丧的大片国土。梦境中国家一统、社会和平,现实中却是广大沦陷区人民含泪忍死,愤恨不已。也许是现实太残酷,诗人只有以曲折隐幽之笔,借梦境来满足内心的那份渴望,正所谓“奇想结梦寐,快意泻肺腑” (清贾臻《读放翁诗》)。诗人随时随地想着报效国家,时刻都有一洗家国耻辱的雄心壮志。他看到一线希望,就会勃发出满腔热情;从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到那份激情。诗人抓住典型场景进行刻画,大处落墨,小处著笔,在壮阔之美的同时又给人以细腻清新之感。这首诗是陆游诸多写梦境的诗中写得最为真切具体的一首。诗的结尾用细微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细节的变化,以此来反映政治态势的改变,堪称绝妙之笔,颇得后世称赏,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体验、观察生活之细致。全诗音韵有高华跌宕之致,有圆转流畅之美,与诗人深沉的思想情感、自由的想像融为一体。这首诗艺术形式精致,内容感人至深,其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豪荡丰腴” (元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 总的来看,这首记梦诗,通过“梦随大驾亲征”的一系列场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立功边塞“尽复汉唐故地”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的满腔热望;另一方画,作者把这一现实理想的实现置于梦中,这也暗示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理想的苦衷,其间含有讽谏之意。全诗在概括抒情的气氛之中,铺排挥洒,线索清晰,通贯着一种豪迈乐观的气势。此外,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六句,四句一组,每组一转韵,并且平仄相间,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生动感人。 参考资料: 1、张敏杰.《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陆游》: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第50—51页 2、陆坚编.《陆游诗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年:第139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作者陆游已五十六岁,在江西抚州任职。当时,宋金对峙的局面已大体固定下来,而陆游则终身以驱逐胡虏、光复中原为己任。 参考资料: 1、陆游.《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4 13:01 , Processed in 0.15599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