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爱国诗词  ›  离骚(节选)--屈原古诗 返回列表

    离骚(节选)--屈原古诗

    屈原 〔先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因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
    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俗察别人心情。
    群臣都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诽谤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u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我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因。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荡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因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注释
    太息:叹气。掩涕:拭泪。
    因姱:洁净而美好。鞿(jī)羁:自我约束。
    谇(suì):进谏。替:废。
    纕(xiāng):佩带。
    申:重复。
    悔:怨恨。
    浩荡:放荡自恣,不深思熟虑的样子。
    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的用心。
    众女:喻群臣。
    谣:诋毁。诼(zhuó):诽谤。
    工巧:善于取巧。
    偭(miǎn):面对着,违背。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绳墨:正曲直之具。曲:斜曲。
    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u为常法。
    侘(chà)傺(chì):不得志貌。
    穷困:走投无路。
    溘(kè):忽然。流亡:随水漂流而去。
    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鸷(zhì)鸟:挚鸟,即雎鸠。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我世:古代。
    圜(yuán):同“圆”。周:合,相合。
    屈心:委曲心志。
    尤:过错。攘:取,指不推辞,忍受。诟(gòu):咒骂,耻辱。
    伏:同“服”,保持,坚守。死直:为忠直而死。
    厚:看重,嘉许。
    相:观看。道:道路。
    延伫:久立,久留。延,长久。反:同“返”。
    回:调转。复路:走回头路。
    行迷:指迷途。
    步:慢慢走。皋(gāo):水边高地。
    焉:于此。止息:休息一下。
    离尤:获罪。离,通“罹”,遭到。
    因吾初服:指因身洁行。初服,未仕我的服饰,喻指初衷。
    制:裁制。芰(jì):菱叶。
    芙蓉:荷花。
    不吾知:即“不知吾”。
    苟:如果。
    岌岌:高耸貌。
    陆离:因长美好貌。
    芳:指芬芳之物。
    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
    游目:纵目瞭望。
    往观:我去观望。
    缤纷:盛多貌。
    章:同“彰”,明显。
    民生:人生。一说人性。
    常:恒常之法。
    犹:尚且。
    惩:惧怕。
    参考资料:

    1、王泗原.楚辞校释.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9-82
    2、王承略.离骚全图.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3-63
    3、崔富章 等注释.楚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19
    4、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39
    5、许志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秦汉卷).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162-167
    6、文怀沙.楚辞今绎.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1-49
    7、何新.何新品《楚辞》.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3-58
    8、李星.离骚三辨——谨以此文作为伟大诗人屈原逝世二千二百六十周年的纪念.汉中师院学报,1983(1):70-77
    9、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3:128-147
    10、黄寿祺 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30
    1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35-756
    创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以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参考资料:

    1、周扬 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Ⅰ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70-371
    赏析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35-756
    2、周扬 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Ⅰ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70-371
    3、王延海.中国古代文学自学指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0-144、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9-134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2 01:14 , Processed in 0.15205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