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二三事 安妮宝贝

    当代小说 已完结 0字数 3万阅读

    良生的母亲在她7岁时就抛下她和父亲不知去向。母爱的丧失,使良生失去了生命最初的选择,她鄙视父亲郁郁不得志的生活,不想与他一起沉堕。为了实现对父亲的叛离,她制造了一个闪电般的婚姻,结婚的那个男人只与她有过半个小时的见面。婚后不久,丈夫失业,无所事事,一味沉坠。两个月后他们分居,三个月后,她独自在医院打掉孩子,同时也结束了这场草率的婚姻。心痛女儿的父亲赶来看她,但良生始终不肯和父亲回家。

    莲安是一个私生子,母亲因未婚而孕被学校开除,从艺术学院的高材生沦落为街头靠卖廉价油画为生的小贩。母亲常常因为和男友出去游玩将莲安寄放于不同的远房亲戚家中。再婚后的母亲常常被丈夫毒打,没有一丝尊严,更无法给莲安带来温暖和安全感。后来,母亲因毒杀丈夫死在狱中,莲安成了彻底的孤儿。

    成年后,莲安对感情几近病态的强烈追求,使她的身上散发出独特而诡异的气息。良生被这种气息深深吸引,于是她将自己的过往、记忆毫无保留地交付给莲安。她们的灵魂相互依偎,用对人性的信赖相互温暖。然而,莲安的死让良生猝不及防,但她却为良生留下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莲安将婴儿托负给良生的同时,也向良生坦白了孩子身世的秘密——这个孩子竟然是自己男友沿见与莲安的孩子。望着这个小生命,良生仿佛看到自己和莲安生命最初的影子。她决定用尽自己所有的爱,阻止莲安和自己的宿命再次降落到孩子身上。她冷静地接受了与沿见的分手,独自打掉了她与沿见的孩子,一心一意抚养莲安的女儿。

    其他类似图书

    二心集

    《二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0年-1931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七篇。 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段》译文一篇。鲁迅于1932年8月将版权售予上海合众书店,同年10月初版。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卷

    杂谈 鲁迅

    第二性

    被奉为"女性主义圣经"的《第二性》分为 I、II两卷:I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来分析女性的处境;II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到衰老各个阶段,以及在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的真实处境,探讨女性独立可能的出路。波伏瓦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1] 《第二性》所引用的材料丰富翔实,论证相当严密。波伏瓦深谙人类学家关于原始社会的著述,又熟稔精神分析学家、外科医生(包括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等)、性学家、批评家、经济学家、东方学家等等的作品,这些引文既能充分为论点作证,又增加了行文的趣味性,使这部学术著作不致显得枯燥乏味。

    国外小说 西蒙·波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干线,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 通过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地揭露了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作品写了200来件"怪现状",勾画出一个到处充斥着"蛇鼠"、"豺虎"、"魑魅"的鬼蜮世界。在清末小说中,它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除官场之外,还包括商场、洋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世态人情。所以发表时标为"社会小说"。 作品描写的是1884年中法之战到1904年前后20年间,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全书以自号"九死一生"的"我"作线索,把20年来的所见所闻贯穿起来,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并从侧面描绘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古典小说 吴趼人

    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对驻扎在地中海一个名叫皮亚诺扎岛(此岛为作者所虚构)上的美国空军飞行大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非理性的、无秩序的、梦魇似的荒诞世界。 《第二十二条军规》揭示了美国社会对传统道德的背弃,已经成为一种美国式的“黑色幽默”主题。 同名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于1970年在美国公映。

    世界名著 约瑟夫·海勒

    霜叶红似二月花

    本作品揭开了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的一角:描写了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惠利轮船公司经理王伯申与封建没落地主赵守义之间的勾心斗角。中间穿插着青年地主钱良材改良主义的努力及失败,以及围绕着他们家庭生活的变迁及个成员感情世界的微妙变化,显示出中国社会巨大变化之前的种种征兆 。 这部小说展现茅盾"社会剖析型小说"风格的端倪,即深入社会人生,展现广阔的社会内容,以理性分析来剖析社会现象,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展现整个时代的变动。描写典型环境与其中生活的典型人物,以及这类人物在环境中性格的发展,在当时具有一定社会与文学意义,是继承创造社"为人生"的文学主题下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新开拓。 遗憾的是,这部"本来打算写从\'五四运动\'到1927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 "的作品,40年代只写出第一部,成为残稿 。

    当代小说 茅盾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1 20:56 , Processed in 0.18692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