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二

      范延光,字子环,鄴郡临漳人也。少隶于郡牙,唐明宗牧相州,收为亲校。同 光中,明宗下郓州,梁兵屯杨刘口以扼之,先锋将康延孝潜使人送款于明宗。明宗 欲使人达机事于庄宗,方难其选,延光请行,遂以蜡书授之。延光既至,奏庄宗曰: “杨刘渡控扼已定,未可图也。请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之路。”庄宗从之,复遣 归郓州。俄而梁将王彦章攻马家口所筑新垒,明宗恐城中不备,又遣间行告庄宗, 请益兵。中夜至河上,为梁兵所获,送夷门下狱,榜笞数百,威以白刃,终不泄其 事。复为狱吏所护,在狱半年,不复理问。及庄宗将至汴城,狱吏即去其桎梏,拜 谢而出之,乃见于路侧。庄宗喜,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明宗登极,擢 为宣徽使。与霍彦威平青州王公俨,迁检校司徒。明宗之幸夷门也,至荥阳,闻硃 守殷拒命,延光曰:“若不急攻,贼坚矣。请骑兵五百,臣先赴之,则人心必骇。” 明宗从其请。延光自酉时至夜央,驰二百余里,奄至城下,与贼交斗。翌日,守陴 者望见乘舆,乃相率开门,延光先入,与贼巷战,至厚载门,尽歼其党,明宗喜之。 明年,迁枢密使,权知镇州军府事,寻正授节旄,加检校太保。长兴中,以安重诲 得罪,再入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既而以秦王从荣不轨,恐及其祸,屡请外任, 明宗久之方许,遂出镇常山。清泰中,复诏为枢密使,未几,出为汴州节度使。会 魏府屯将张令昭逐其帅刘延皓,据城以叛,唐末帝命延光讨而平之,遂授鄴都留守, 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门下有术士张生者,自云妙通术数,当延光微时,言将来 必为将相,延光既贵,酷信其言。历数镇,尝馆于上舍,延光谓之曰:“余梦大蛇, 自脐入腹,半而掣去之,是何祥也?”张生曰:“蛇者龙也,入腹为帝王之兆明矣。” 延光自是稍萌僭窃之意。

      及高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遣延光以本部二万屯辽州,与赵延寿掎角合势,及 延寿兵败,延光促还,故心不自安。高祖入洛,寻封临清王,以宽其反侧。后延光 擅杀齐州防御使秘琼,而聚兵部下,复收部内刺史入城,高祖甚疑之,乃东幸夷门。 时延光有牙校孙锐者,与延光有乡曲之旧,军机民政,一以委焉。故魏博六州之赋, 无半钱上供,符奏之间,有不如意者,锐即对延光毁之,其凶戾也如此。初,朝廷 遣使封延光为临清王,因会僚属,延光暴得疾,伏枕经旬,锐乃密惑群小,召澶州 刺史冯晖等,以不臣之谋逼于延光,延光亦惑于术者,因而听之。天福二年夏六月, 遣锐与晖将步骑二万,南抵黎阳。《通鉴》云:延光以冯晖为都部署,以孙锐为兵 马都监。时锐以女妓十余辈从之,拥盖操扇,必歌吹而后食,将士烦热,睹之解体, 寻为王师所败,贼众退还鄴城。高祖继遣杨光远讨之,延光知事不济,乃杀孙锐以 归其罪,发人赍表待罪,且邀姑息,高祖不许。及经岁受围,城中饥窘,高祖以师 老民劳,思解其役,遣谒者入谓之曰:“卿既危蹙,破在旦夕。能返掌转规,改节 归我,我当以大籓处之。如降而杀之,则何以享国?明明白日,可质是言。”因赐 铁券,改封高平郡王,移镇太平。延光谓门人李式曰:“主上敦信明义,言无不践, 许以不死,则不死矣。”因撤去守备,《通鉴》:延光犹迁延未决,宣徽南院使刘 处让复入谕之,延光意乃决。素服请降。及赴汶上,逾月入觐。寻表请罢免,高祖 再三答谕方允,制以延光为太子太师致仕。居阙下期岁,高祖每召赐饮宴,待之与 群臣无间。一日,从容上奏,愿就河阳私邸,以便颐养,高祖许之。延光携妻子辇 奇货从焉,每过郡邑,多为关吏所纠。时杨光远居守洛下,兼领孟、怀,既利其财, 复渐测朝廷密旨,遂奏云:“延光国之奸臣,若不羁縻,必北出塞,南入吴,请召 令西都居止。”高祖允之。光远使其子承勋以兵环其第,逼令自裁。延光曰:“明 天子在上,赐金书许我不死,尔之父子何得胁制如此?”明旦,则以白刃驱之,令 上马之浮桥,排于水中。光远绐奏云:“延光投河自溺而死。”水运军使曹千获其 尸于郡东缪家滩。高祖闻之,辍朝二日,诏许归葬于鄴,仍赠太师。

      延光初为近臣,及领重镇,礼贤接士,动皆由礼,故甚获当时之誉。洎镇常山 日,以部将梁汉塘获王都名马,入罪而取之;在魏州日,以齐州防御使秘琼获董温 琪珠金妓妾,及经其境,复害而夺之。物议由是减之。及惧罪以谋叛,复忍耻以偷 生,不能引决,遂至强死,何非夫之甚也!

      张从宾,未详何许人也。始事唐庄宗为小校,从战有功。唐天成中,自捧圣指 挥使领澄州刺史,迁左右羽林都校。从药彦稠讨杨彦温于河中,平之。长兴中,领 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从宾素便佞,每进言,明宗 多纳之。有供奉官丁延徽者,性贪狡,时奉诏监廪,以犯赃下狱,权贵多为救解, 明宗怒,不许。从宾因奏他事,言及延徽,明宗曰:“非但尔言,苏秦说予,亦不 得也。”延徽竟就戮。长兴末,从宾出镇灵武,加检校太傅。高祖即位,受代入觐, 会驾东幸,留从宾警巡洛下。一日,逢留司御史于天津桥,从兵百人,不分路而过, 排御史于水中,从宾绐奏其酒醉,其凶傲如此。及范延光据鄴城叛,诏从宾为副部 署使,从杨光远同讨延光。会延光使人诱从宾,从宾时在河阳,乃起兵以应之。先 害皇子重信,及入洛,又害皇子重乂,取内库金帛以给部伍,因东据汜水关,且欲 观望军势。高祖命杜重威、侯益分兵讨之,从宾大败,乘马入河,溺水而死焉。

      张延播者,汶阳人也。始为郡之牙将,唐同光初,明宗下其城,因收隶左右。 天成中,累授检校司空、两河发运营田使、柳州刺史。长兴元年,出牧蔡州,加检 校司徒,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充客省使。伐蜀之役,命为马军都监。三年,迁凤 州防御使、西面水陆转运使。高祖即位,除东都副留守。车驾幸汴,遣兼洛京巡检 使。张从宾作乱,令延播知河南府事。从宾败,伏诛。

      杨光远,小字阿檀,及长,止名檀,唐天成中,以明宗改御名为亶,以偏傍字 犯之,始改名光远,字德明,其先沙陀部人也。父阿噔啜,后改名瑊,事唐武皇为 队长。光远事庄宗为骑将,唐天祐中,庄宗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讨刘守光于幽州, 因令光远隶于德威麾下。后与德威拒契丹于新州,一军以深入致败,因伤其臂,遂 废,罢于家。庄宗即位,思其战功,命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 戍瓦桥关久之。明宗朝,历妫、瀛、易、冀四州刺史。光远虽不识字,然有口辩, 通于吏理,在郡有政声,明宗颇重之。长兴中,契丹有中山之败,生擒其将扎拉等 数十人,送于阙下,其后契丹既通和,遣使乞归之,明宗与大臣谋议,特放还蕃。 一日,召光远于便殿言其事,光远曰:“扎拉等北土之善战者,彼失之如丧手足; 又在此累年,备谙中国事,若放还非便。”明宗曰:“蕃人重盟誓,既通欢好,必 不相负。”光远曰:“臣恐后悔不及也。”明宗遂止,深嘉其抗直。后自振武节度 使移镇中山,累加检校太傅,将兵戍蔚州。

      高祖举义于太原,唐末帝遣光远与张敬达屯兵于城下,俄而契丹大至,为其所 败,围其寨久之,军中粮绝,光远乃与次将安审琦等杀敬达,拥众归命。从高祖入 洛,加检校太尉,充宣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是时,光远每对高 祖,常悒然不乐,高祖虑有不足,密遣近臣讯之。光远附奏曰:“臣贵为将相,非 有不足,但以张生铁死得其所,臣弗如也,衷心内愧,是以不乐。”生铁,盖敬达 之小字也。高祖闻其言,以光远为忠纯之最者也。其实光远故为其言,以邀高祖之 重信也。明年,范延光据鄴城叛,高祖命光远率师讨之。将济河,会滑州军乱,时 军众欲推光远为主。光远曰:“自古有折臂天子乎?且天子岂公辈贩弄之物?晋阳 之降,乃势所穷迫,今若为之,直反贼也。”由是其下惕然,无复言者。高祖闻之, 尤加宠重。光远既围延光,寻授魏博行府节度使。兵柄在手,以为高祖惧己,稍干 预朝政,或抗有所奏,高祖亦曲从之。复下诏以其子承祚尚长安公主,次子承信皆 授美官。恩渥殊等,为当时之冠。桑维翰为枢密使,往往弹射其事,光远心衔之。 及延光降,光远入朝,面奏维翰擅权。高祖以光远方有功于国,乃出维翰镇相州, 光远为西京留守,兼镇河阳,因罢其兵权。光远由此怨望,潜贮异志,多以珍玩奉 契丹,诉己之屈,又私养部曲千余人,挠法犯禁,河、洛之人,恆如备盗。寻册拜 太尉、兼中书令。

      时范延光致仕,辇囊装妓妾,居于河阳。光远利其奇货,且虑为子孙之雠,因 奏延光不家汴、洛,出舍外籓,非南走淮夷,则北走契丹,宜早除之。高祖以许之 不死,铁券在焉,持疑未允。光远乃遣子承勋以甲士围其第,逼令自裁。延光曰: “天子在上,安得如此!”乃遣使者乞移居洛下,行及河桥,摈于流而溺杀之,矫 奏云延光自投河,朝廷以适会其意,弗之理。后逾岁入觐,高祖为置曲宴,教坊伶 人以光远暴敛重赋,因陈戏讥之,光远殊无惭色。高祖谓光远曰:“元城之役,卿 左右皆立功,未曾旌赏,今各与一郡,俾厘任以荣之。”因命为刺史者凡数人。

      时王建立自青州移镇上党,乃以光远为平卢军节度使,封东平王。光远面奏, 请与长子同行,寻授承勋莱州防御使。及赴任,仆从妓妾至千余骑,满盈僭侈,为 方岳之最。下车之后,惟以刻剥为事。少帝嗣位,册拜太师,封寿王。《宋史·马 仁镐传》:晋天福中,青州杨光远将图不轨,以仁镐为节度副使,伺其动静。历二 年,或谮仁镐于朝,改护国军行军司马。仁镐至河中数月,光远反书闻。后因景延 广上言,请取光远麾下所借官马二百匹,光远怒曰:“此马先帝赐我,何以复取? 是疑我也。”遂遣人潜召取子承祚自单州奔归,朝廷乃就除淄州刺史,以从其便。 光远益骄,因此构契丹,述少帝违好之短,且言大饥之后,国用空虚,此时一举可 以平定。

      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牧,陷我博陵,少帝幸澶渊。三月,契丹退,命李守贞、 符彦卿率师东讨。光远素无兵众,惟婴城自守,守贞以长连城围之。冬十一月,承 勋与弟承信、承祚见城中人民相食将尽,知事不济,劝光远乞降,冀免于赤族。光 远不纳,曰:“我在代北时,尝以纸钱驼马祭天池,皆沉没,人言合有天子分,宜 且待时,勿轻言降也。”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亲校杜 延寿、杨瞻、白延祚等,枭其首,乃遣承祚送于守贞。因纵火大噪,劫其父幽于私 第,以城纳款,遣即墨县令王德柔贡表待罪,光远亦上章自首。少帝以顷岁太原归 命,欲曲全之,执政曰:“岂有逆状滔天而赦之也?”乃命守贞便宜处置。守贞遣 人拉杀之,以病卒闻。《欧阳史》:守贞遣客省副使何延祚杀之于其家。汉高祖即 位,诏赠尚书令,追封齐王,仍令立碑。未几,其碑石无故自折,可知其阴责也。 《五代史补》:杨光远灭范延光之后,朝廷以其功高,授青州节度,封东平王,奄 有登、莱、沂、密数郡。既而自负强盛,举兵反,朝廷以宋州节度李守贞尝与光远 有隙,乃命李讨之。李受诏欣然,志在必取,莫不身先矢石。光远见而惧之,度不 能御,遂降。初,光远反书至,中外大震,时百官起居次,忽有朝士扬言于众曰: “杨光远欲谋大事,吾不信也。光远素患秃疮,其妻又跛,自古岂有秃头天子、跛 脚皇后耶?”于是人心顿安,未几,光远果降。

      承勋,光远之长子也。始名承贵,避少帝名改焉。以父廕历光、濮州刺史,光 远兼镇河阳,命制置三城事。光远移镇青州,授莱州防御使。在郡亦颇理,尝愤父 侧之奸党,欲杀之,每省父,父为匿焉。及光远构衅,婴城以叛,承勋赴之,敌退, 为王师所围。逾岁粮尽,与其弟承祚背父之命,出降王师,朝廷授汝州防御使,寻 改郑州。《宋史·杨承信传》:光远死,承信与弟承祚诣阙请死。诏释之,以承信 为右羽林将军,承祚为右骁卫将军,放归,服丧私第,寻安置郑州。及契丹入汴, 遣骑士自圃田召至,责其害父背己,使脔其肉而杀之。以其弟承信为青州节度使。

      卢文进,字国用,范阳人也。身长七尺,饮啖过人,望之伟如也。少事刘守光 为骑将,唐庄宗攻燕,以文进首降,遥授寿州刺史。初,庄宗得山后八军,以爱弟 存矩为新州围练使以总领之。庄宗与刘鄩对垒于莘县,命存矩于山后召募劲兵,又 命山北居民出战马器仗,每鬻牛十头易马一匹,人心怨咨。时存矩团结五百骑,令 文进将之,与存矩俱行。至祁沟关,军士聚谋曰:“我辈边人,弃父母妻子,为他 血战,千里送死,固不能也。”众曰:“拥卢将军却还新州,据城自守,奈我何!” 因大呼挥戈,趣传舍,害存矩于榻下。文进抚膺曰:“奴辈累我矣。”因环尸而泣 曰:“此辈既害郎君,我何面目见王!”《契丹国志》云:存矩取文进女为侧室, 文进心常内愧,因与乱军杀存矩。因为乱军所拥。反攻新州,不克;马令《南唐书》: 文进攻新州,不克,夜走坠堑,一跃而出,明日视之,乃郡之黑龙潭也,绝岸数丈, 深不可测。又尝有大蛇,径至座间,引首及膝,文进取食饲之而去。由是自负。又 攻武州,又不利。周德威命将追讨,文进遂奔契丹,命为幽州兵马留后,部分汉军, 常别为营寨。未几,文进引契丹寇新州。自是北师数至,驱掳数州士女,教其织纟 任工作,中国所为者悉备,契丹所以强盛者,得文进之故也。《契丹国志》云:文 进引契丹军攻新州,刺史安金全不能守,弃城去。周德威援之,进攻新州,契丹众 数万,德威不胜,大败奔归。文进与契丹攻幽州,且二百日,城中围困,晋王亲将 兵救之,方始解去。契丹以文进为幽州节度使,又以为卢龙节度使。同光之世,为 患尤深。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军屯涿州,每岁运粮,自瓦桥至幽州,劲兵猛将,援递粮车,然犹为契丹所钞,奔 命不暇,皆文进导之也。

      及明宗即位之明年,文进自平州率所部十余万众来奔。行及幽州,先遣使上表 曰:“顷以新州团练使李存矩,提衡郡邑,掌握恩威,虐黎庶则毒甚于豺狼,聚赋 敛则贪盈于沟壑,人不堪命,士各离心,臣即抛父母之邦,入朔漠之地。几年雁塞, 徒向日以倾心;一望家山,每销魂而断目。李子卿之河畔,空有怨辞;石季伦之乐 中,莫陈归引。近闻皇帝陛下,皇天眷命,清明在躬,握纪乘乾,鼎新革故,始知 大幸,有路朝宗,便贮归心,祗伺良会。臣十月十日,决计杀在城契丹,取十一日 离州,押七八千车乘,领十五万生灵,十四日已达幽州”云。洎至洛阳,明宗宠待 弥厚,授滑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岁余,移镇邓州,累加同平章事,入为上将军。 长兴中,复出镇潞州,擒奸恤隐,甚获当时之誉。清泰中,改安州节度使。及高祖 即位,与契丹敦好,文进以尝背契丹,居不自安。马令《南唐书》:文进居数镇, 颇有善政,兵民爱之。其将行也,从数骑至营中,别其裨将李藏机,告以避契丹之 意,将士皆拜为诀。天福元年十二月,乃杀行军司马冯知兆、节度副使杜重贵等, 率其部众渡淮奔于金陵。李棨待之尤重,马令《南唐书》云:烈祖以文进为天雄统 军。伪命为宣州节度使,后卒于江南。《金陵志》:文进自润州召还,以左卫上将 军、兼中书令、范阳郡王奉朝请。

      李金全,本唐明宗之小竖也。其先出于吐谷浑。金全骁勇,善骑射,少从明宗 征伐,以力战有功,明宗即位,连典大郡。天成中,授泾州节度使,在镇数年,以 掊敛为务。长兴中,受代归阙,始进马数十匹,不数日又进之。明宗召而谓之曰: “卿患马多耶,何进贡之数也?”又谓曰:“卿在泾州日,为理如何,无乃以马为 事否?”金全惭谢而退。四年夏,授沧州节度使,累官至检校太傅。清泰中,罢镇 归阙,久留于京师。高祖即位之明年,安州屯将王晖杀节度使周瑰,诏遣金全以骑 兵千人镇抚其地。未及境,而晖为部下所杀。金全至,乱军数百人皆不安,金全说 遣赴阙,密伏兵于野,尽杀之,又擒其军校武彦和等数十人,斩之。初,金全之将 行也,高祖戒之曰:“王晖之乱,罪莫大焉,但虑封守不宁,则民受其弊。”因折 矢飞诏,约以不戮一人,仍许以晖为唐州刺史。又谓金全曰:“卿之此行,无失吾 信。”及金全至,闻彦和等当为乱之日,劫掠郡城,所获财货,悉在其第,遂杀而 夺之。《通鉴》:彦和且死,呼曰:“王晖首恶,天子犹赦之;我辈胁从,何罪乎!” 高祖闻之,以姑息金全故,不究其事,寻授以旄节。

      金全有亲吏胡汉筠者,勇谲啬褊,贪诈残忍,军府之政,一以委之。高祖闻其 事,遣吏贾仁绍往代其职,且召汉筠。汉筠内疚惶怖,金全乃列状称疾以闻。及仁 绍至,汉筠鸩而杀之。马令《南唐书》:胡汉荣所为多不法,晋高祖患之,不欲因 汉荣以累功臣,为选廉吏贾仁沼代之,且召汉荣。汉荣教金全留己而不遣。金全客 庞令图谏曰:“仁沼昔事王晏球,有大功,晏球欲厚赏之,仁沼退而不言,此天下 之忠臣也。及颁赐所俘物,仁沼悉以分故人亲戚之贫者,此天下之廉士也。宜纳仁 沼而遣汉荣。”汉荣闻之,夜使人杀令图而鸩仁沼。天福五年夏,高祖命马全节为 安州节度使,以代金全。汉筠自以昔尝拒命,复闻仁绍二子将诉置毒之事,居不自 安,乃绐谓金全曰:“邸吏刘珂使健步倍道兼行,密传其意,云受代之后,朝廷将 以仁绍之事诘公之罪。”金全大骇,命从事张纬函表送款于淮夷。淮人遣伪将李承 裕以代金全,金全即日南窜,其妓乐、车马、珍奇、帑藏,皆为承裕所夺。与其党 数百人束身夜出,晓至氵义州,引领北望,泣下而去。及至金陵,李棨授以节镇。 马令《南唐书》云:烈祖以金全为天威统军,迁润州节度使。后卒于江南。

      史臣曰:延光昔为唐臣,绰有令誉,洎逢晋祚,显恣狂谋,既力屈以来降,尚 靦颜而惜死,孟津之殁,乃取笑于千载也。从宾而下,俱怙乱以灭身,亦何足与议 也。文进惧强敌之威,金全为舆台所卖,事虽弗类,叛则攸同,咸附岛夷,皆可丑 也。



    后梁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一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二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三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四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五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六

    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七

    旧五代史·后梁·末帝纪上

    旧五代史·后梁·末帝纪中

    旧五代史·后梁·末帝纪下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一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二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三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四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五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六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八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九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一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二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三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四

    后唐

    旧五代史·后唐·皇纪上

    旧五代史·后唐·皇纪下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二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三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四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五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六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七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八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一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二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三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五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六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七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八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九

    旧五代史·后唐·闵帝纪

    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十

    旧五代史·后唐·末帝纪上

    旧五代史·后唐·末帝纪中

    旧五代史·后唐·末帝纪下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一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三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四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五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六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七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八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九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一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二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三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四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五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六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七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八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九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十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十一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十二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十三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十四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十五

    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十六

    后晋

    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一

    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二

    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三

    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四

    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五

    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六

    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一

    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二

    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三

    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四

    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五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一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三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四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五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六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七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八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九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一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二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

    后汉

    旧五代史·后汉·高祖纪上

    旧五代史·后汉·高祖纪下

    旧五代史·后汉·隐帝纪上

    旧五代史·后汉·隐帝纪中

    旧五代史·后汉·隐帝纪下

    旧五代史·后汉·列传一

    旧五代史·后汉·列传二

    旧五代史·后汉·列传三

    旧五代史·后汉·列传四

    旧五代史·后汉·列传五

    旧五代史·后汉·列传六

    后周

    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一

    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二

    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三

    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四

    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一

    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二

    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三

    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四

    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五

    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六

    旧五代史·后周·恭帝纪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一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二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三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四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五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六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七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八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九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十

    旧五代史·后周·列传十一

    其它

    旧五代史·其它·世袭列传一

    旧五代史·其它·世袭列传二

    旧五代史·其它·僭伪列传一

    旧五代史·其它·僭伪列传二

    旧五代史·其它·僭伪列传三

    旧五代史·其它·外国列传一

    旧五代史·其它·外国列传二

    旧五代史·其它·志一

    旧五代史·其它·志二

    旧五代史·其它·志三

    旧五代史·其它·志四

    旧五代史·其它·志五

    旧五代史·其它·志六

    旧五代史·其它·志七

    旧五代史·其它·志八

    旧五代史·其它·志九

    旧五代史·其它·志十

    旧五代史·其它·志十一

    旧五代史·其它·志十二

    旧五代史·其它·进旧五代史表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9-26 05:17 , Processed in 0.11729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