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四

      ◎附辨汤文正致徐俟斋先生伪札

      汤文正公抚吴时,尝屏驺从,再访俟斋先生于山中。先生避不见面,传之载籍,世已久知。乃嘉庆年间,忽有人伪造文正致俟斋手札,有“幸得拜见颜色”等语,其事绝奇。考先生《居易堂集》中,有《偶书侯嬴事后》一篇,文中论姜肱及寡妇人二段,即可证其必无见汤公之事,况集首答王兵备、田汪二知县等书,少年志节已如此,岂六十外遇汤公而反毁节乎?造此札者,何至《居易堂集》未曾寓目。揆其意,不过以文正墨迹,世所宝贵,俟斋而曾见文正,尤人所创闻,借此以炫异谈而欺浅识,更难保无射利之思,而不顾厚诬高贤已甚。余见此札,已得售其伪,而刊刻流传,恐后人信为真有其事,故特辨之。吾友陆方山嵩《意苕山馆集》中有《涧上草堂诗》云:“萧然廿载闭柴荆,过眼沧桑自变更。千古高风追泄柳,一生心事托侯嬴。采薇得食何忧饿,却聘无书为晦名。谁似山阴戴处士,死生不忘故人情。”其论正与鄙见相同。附记于此,可与天下后世有识者印证也。

      ◎名士近在吾家

      季野先生为万氏八龙之殿,少未知名,父以为痴,闭之空室中。窥架上书,有杂缀明代事者,题曰《明史料》,凡数十大册,先抽读之,数日而毕。伯兄斯年察知之,惊曰:“名士近在吾家耶!”遽白诸父,为易衣履,使从余姚黄太冲学,遂成名儒。《明史》稿本实出季野先生,而华亭王氏攘之,承学之士,无不知其源委矣。先生在史局时,周旋诸贵人间,不肯稍自贬抑,其题刺则曰“布衣万斯同”,其会坐则摄衣登首席,岸然以宾师自居。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请先生少宽假,先生噤不答。有运饷官遇贼,走死山谷,其孙怀白金请附《忠义传》后,先生曰:“将陈寿我乎?”斥去之。后先生兄子言与修《明史》,独成崇祯长编,故国辅相家子弟,多以贿入京求减其先人之罪,言峻拒曰:“若知吾季父事乎?”其父子狷介如此。万氏一门,经学史才冠绝当代;其操行之奇卓,亦复不愧古人,此则蕺山南雷道学之绪余,不仅以文章藻耀振起门第者也。

      ◎万钱同修明史

      初修《明史》之时,徐东海延万季野斯同至京主其事。时万老矣,两目尽废,而胸中罗全史,信口衍说,贯串成章。时钱亮工尚未达,亦东海门下士,才思捷敏,昼则征逐朋酒,夕则晋接津要,夜半始归静室中。季野踞高足床上坐,钱就炕几前执笔,随问随答,如瓶泻水。钱据纸发书,笔不停缀,十行并下,略无罅漏。史稿之成,虽经数十人手,而万与钱实尸之。噫!万以老诸生系国史绝续之寄,洵非偶然;钱之才亦曷可少哉!

      ◎计东陈其年性情各异

      计改亭东云:“予与陈其年,同读书于宋司业德宜家,其年居西舍,予东舍,灯火相照。予不能夜坐,而喜早起;其年吟咏必至夜分,而起每迟。其年好为惊艳绝丽之文,予嗜苍凉古质之作,两人性不相易,然至相契。”



    学行类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七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八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九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十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十一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十二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十三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十四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十五

    清代名人轶事·学行类·卷十六

    气节类

    清代名人轶事·气节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气节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气节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气节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气节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气节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气节类·卷七

    治术类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七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八

    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卷九

    将略类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七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类·卷八

    文艺类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七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八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九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十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十一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十二

    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十三

    怜才类

    清代名人轶事·怜才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怜才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怜才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怜才类·卷四

    吏治类

    清代名人轶事·吏治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吏治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吏治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吏治类·卷四

    先德类

    清代名人轶事·先德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先德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先德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先德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先德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先德类·卷六

    异征类

    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异征类·卷七

    度量类

    清代名人轶事·度量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度量类·卷二

    清操类

    清代名人轶事·清操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清操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清操类·卷三

    科名类

    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卷五

    风趣类

    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风趣类·卷七

    境遇类

    清代名人轶事·境遇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境遇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境遇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境遇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境遇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境遇类·卷六

    闺阁类

    清代名人轶事·闺阁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闺阁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闺阁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闺阁类·卷四

    杂录类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卷一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卷二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卷三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卷四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卷五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卷六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卷七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9-26 03:26 , Processed in 0.07577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