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古风 乐府  ›  渡辽水王建古诗 返回列表

    渡辽水王建古诗

    王建 〔唐代〕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译文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注释
    如:动词,去。
    咸阳:古都城。
    营家:军中的长官。
    题:上奏呈请。



    译文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注释
    ⑴辽水:指大小辽河,源出吉林和内蒙古,流经辽宁入海。
    ⑵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⑶如:动词,去。重:一作“里”,一作“裹”。
    ⑷营家:军中的长官。一作“茔冢”,即坟墓。
    ⑸题:上奏呈请。
    ⑹回渡:一作“渡辽”。
    ⑺驻马:停住了马。傍:同“旁”。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简析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生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与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与,营家(一作‘茔归’生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归”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与”,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3 23:00 , Processed in 0.15180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