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咏物诗  ›  晓过鸳湖--查慎行古诗 返回列表

    晓过鸳湖--查慎行古诗

    查慎行 〔清代〕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译文
    清晨的风催促我挂忱符,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
    长水塘下了三天的雨,菜花散发的脉脉清香在春风里一阵阵掠过整个秀州城。
    注释
    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南。
    春芜:春天的草地。
    岸欲平:即欲平岸。
    长水塘:位于浙江嘉兴之南,由杭州、海宁一带山区发源,注入鸳湖。
    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市。吴越置秀州,治所在嘉兴。
    参考资料:

    1、蔡义江.绝句三百首.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293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当时诗人64岁,诗人游春到此,到了晚年,他的心被青春所激动,被乡情陶醉,看到鸳湖的胜景,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蔡景仙.清词鉴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1
    2、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80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首句的诗眼在一“催”字,是清晨湖上的晓风的催。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与诗题呼应,也交代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地点。他此时身在船上也许刚刚迈出船舱,如果不是清凉沁人的晓风,还不会这么早就挂帆起航。“催”字把景物和人物的关系传达出来了。第二句写湖景,描写舟行所见。“绿”字下得极好,和“涨”字结合在一起,给人丰富的色彩想象和运动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动,晃人的眼睛。水色苍翠,原野才能与之一色,“平”字也才更好落实。用色彩词代替名物词是古典诗词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这里是一个典型例证。
    后两句写天晴过后,片片油菜田冲击着诗人的乡情。“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两句是全诗精粹所在。第三句承上启下,为末句作铺。诗人正由长水塘坐船到达嘉兴。路上春雨连绵,水势迅涨。可以想见雨过天晴之后,诗人从船舱中跨出来,那种新鲜、清爽的青春感受。这时他写下了最传神的一句,“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一句全写感觉,然而容量也最大,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最独特的那种感受。诗人没有写其他的鲜花,却把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这花味把诗人浓厚的乡情全唤起来了,像醇酒一样令他陶醉其中。在一片菜花清香中诗人驶过了秀州城。这个“过”字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里面蕴含多少联想,引发出多少新的体验,足可令读者作无穷的想象和深思。
    前两句,写的是风,是船,是春水、春草,却令读者感到,诗人心中也已晓风拂拂,风帆满满,春潮洋溢,碧草茸茸。后两句,使人想到朴素的民歌。歌手直抒胸臆,不加雕饰,如同童子直言,随口而出,歌声中充满了儿童一般的真诚与坦率,单纯稚拙而又有趣。
    参考资料:

    1、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802、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8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4 13:31 , Processed in 0.15856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