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关于秋天的诗  ›  酬刘柴桑--陶渊明古诗 返回列表

    酬刘柴桑--陶渊明古诗

    陶渊明 〔魏晋〕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注释
    酬(chóu):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为柴桑令,隐居庐山,自号遗民。
    穷居:偏僻之住处。
    人用:人事应酬。
    四运:四时运行。
    周:周而复始,循环。
    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葵(kuí):冬葵,一种蔬菜。
    郁(yù):繁盛貌。
    牖(yǒu):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
    穟(suì):同“穗”,稻子结的果实。
    畴(chóu):田地。
    不(fǒu):同“否”。
    室:妻室。
    童弱:子侄等。
    登远游:实现远游。
    参考资料:

    1、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11.03:第100页
    2、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37页
    3、(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12:第56页
    创作背景
    《酬刘柴桑》作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时陶渊明五十岁。这年秋天,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相互作诗和唱,陶渊明于是作下《酬刘柴桑》。
    参考资料:

    1、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页
    赏析
    《酬刘柴桑》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然事实并非如此,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后吟道:“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此八句所写与前两句恰好相对,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多落叶与葵穗繁茂,甘心穷居与择日远游,此数者意象矛盾,却展现了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的暂时性。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一句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在淳朴祥和之中,诗篇流露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小诗共十句,虽然比较简短,然而它内容醇厚。在写法上也比较独特,撇开与对方问答一类的应酬话,只写自己的感受、抱负与游兴,显得十分洒脱别样。在遣词造句上,粗线条的勾勒,并着墨点染,使全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又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感情。
    参考资料:

    1、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页2、(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77页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8 10:58 , Processed in 0.16687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