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写雨诗词  ›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王国维 返回列表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王国维

    王国维 〔近现代〕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译文
    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注释
    空阶:无人行走之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夜雨滴空阶”。
    迢(tiáo)递(dì):遥远貌。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
    无据:没有凭据,谓梦境无凭。宋徽宗《燕山亭》词“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垂垂:低垂貌。唐代薛健有“满风轻撼叶垂垂”。曙:天刚亮。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3.
    2、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1(5)
    赏析
    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词人写失眠就不大喜欢直说,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王国维这首词,也采用了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点滴”的“空阶疏雨”和“迢递”的“严城更鼓”都不是足以影响人睡眠的声音。然而在寂静的春夜里,这两种若有节奏的声音一近一远互相应和,不免使睡不着的人更加心烦意乱,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入睡。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已触合有人的感受。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是说,好不容易才朦胧入梦了,可是一下子又从梦里惊醒。作者不直接说自己从梦中惊醒,而说梦被东风吹去。把抽象的、无形的梦说成似乎是有形的、可以被风吹动的东西,这又是一种故作曲折的技巧。“无据”,是“没有凭据”。这里所指的是“被东风吹去”的那个初成之梦,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梦。那么这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梦还是一个有关理想的梦。梦见的是“众中不惜搴帷问”的“天人”还是“摘得星辰顷满袖行”的“萦回岛屿”。诗人没有说,似乎也来不及去想。因为这时候窗外天空银河已经低垂,天很快就要亮了。
    这么短的一首小词,能用比较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来写出彻夜失眼的感受,可见作者在构思与技巧上下了一番工夫。但若论感情的分量,则显然不如《乙稿》中同样写彻夜失眠的那一首“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服时际”(《苏幕遮·倦凭栏》)。当然,《苏幕透》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经受了生离死别的巨大打击之后彻夜悲恸以至恍惚迷离,那种感情并不需要任何巧妙的修辞技巧。
    构思安排,只耍直接说出来就足以深深地感动读者了。另外“梦境无凭而梦亦难成”的这种构思其实也不是王国维的创造,它来自宋徽宗(燕山亭)词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正如一些学者曾指出过的,王国维有时喜欢套用或改造前人的句子。对于套用和改造的效果,我们当然要看具体的作品。但就这种做法来说,则显然也是一种对技巧和文采的刻意追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国维论词虽然尚五代北宋词的“天工”,但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却并不排斥,有时还在刻意追求“人巧”。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3
    创作背景
    此词撰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当时王国维在南通通州师范学校任教,因为生病,王国维精神有些恍惚,故词中写春夜的情怀,有着落寂的感觉。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背景也有不同说法。学者佛雏认为此词于1904 年至1905年间创作。而钱剑平认为此词创作于1905年。
    参考资料:

    1、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2 12:27 , Processed in 0.15637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