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唐代〕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译文 每天都在遥望故乡,徒然地唱着故乡的《白苎舞歌》。 常常因为聚会送朋友归故乡,追忆起当年离别家乡的情景。 不如意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己知道。 离亭门外杨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经被我折没了。 注释 蓟:州名,在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 白苎词:指《白苎舞歌》,它是一首吴声歌曲。 客亭:即离亭,是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 参考资料: 1、潘百齐.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7 2、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01:195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张籍是南方人,出仕前,曾游历晋、冀、鲁、豫等地,这首五律即作于旅迹蓟北时,友人即将南返,他折柳相送,却激起自己对家乡无尽的思念,遂作此诗,抒发思乡的愁怀。 参考资料: 1、王兆鹏.小磨诗坊 乡思:崇文书局,2019.01:119 2、方笑一;戎默.故事词中的中华美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217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作,描绘游子思乡之情,感情脉络细腻真切,委婉动人。首联描绘了一个思乡之人的形象;颔联则由自身的现实,移情于身外的过去;颈联写思乡孤寂只能向自己内心倾诉;末联则说人多南归,唯自己未归。通篇用词含蓄隽永。 首联以“日日”叠字领起,开篇就使人触摸到诗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感情脉搏,渲染出浓厚的感情气氛:因归思似渴,所以“日日”遥望故乡;久欲归而不能,诗人便唱吴声歌曲,以此聊解归思之渴;歌乡声而不能归,诗人反更增惆怅,故有“空歌”之叹。颔联仍是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诗人因睹别人的离愁别绪,不禁忆起自己离家时亲人依依难舍的情景。此联与首联都写归思但着眼点不同:首联落笔于诗人自身,颔联落笔于身外;首联侧重于现在,颔联侧重于过去。欲归不得的失望,客居异乡的寂寞,世途失意的喟叹,种种感情的重荷,真使诗人无法忍受。“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诗人只能孤寂地向自己倾诉,无限愁怀,只有己晓。 前三联,诗人全用赋笔,铺张叙写,曲尽其妙,但若全篇皆此,则显单调寡味。故诗人在尾联运用“兴”之别一法门,使全诗通体生色,情味隽永。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此联意谓南归行人之多,与诗人独不得归形成对照,至此,诗人那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如在读者目前。 参考资料: 1、潘百齐.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7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11-24 00:49 , Processed in 0.1539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